《冥王星沉浮记》是一本专业科普却又不令人觉得枯燥乏味的天文读物,我以为,有关冥王星的书中还没有哪本如此动人心弦。冥王星的一生用“沉浮”二字描述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把冥王星比作一个人,那么他荣耀登场、备受争议、被逐下台、又回到聚光灯下的际遇堪称跌宕起伏。”
我以为,对冥王星地位的争端可谓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纵观科学家们对“冥王星是否是一颗行星”的争论史,问题的关键不过是“何为行星?”。一群科学家在根本没有“行星”的定义的情况下讨论冥王星是否是一颗行星,确定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是行星的行为无疑是非常可笑的,他们没有给出行星的严谨定义,却宣布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冥王星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我想并不令人满意。如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并不清楚什么是行星,它又怎么会知道一共有九颗行星?故要解决冥王星是否为行星这个问题,从目标分析入手。什么是判断过程中的拦路虎?—行星没有定义。既然缺定义,那就去下定义。
但是,在下这个关键定义之前,没有意义的争端数不胜数。
这位朋友,您打的比方完全没有道理,无法说通。因为首先,人是有定义的。一个生物,符合“人”的生理特性及外貌等条件,它就可称之为“人”,有谁争辩过婴儿不是人吗?没有吧,为什么,因为定义。而对于“行星”也一样。冥王星若是符合“行星”的定义,那它必然是行星,没有人可以否认也不会有任何异议和争端。这个分类标准与大小毫无关系,这位朋友把科学家们讨论的问题归结于了“大小”,而大小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个类比可谓无稽之谈。
还有的媒体把注意力放在了在争端无果之时却将擅自将冥王星移出行星展列的海登天文馆上。
说实话,我认为海登天文馆在无确定结论时将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的做法确实是不妥的。你是一个天文馆,不是个人,天文馆是有权威的,在冥王星未被确定降级时,一个天文馆应该照旧,纵然它的观点在今后的讨论下确定是正确的,但在下定论前,照旧是应该的。
分享一个我个人很赞同的观点
的确,我也认为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是非理性的。科学是理性的,不能因为“我想”,“我希望”而被左右。天文学家们是想找到海王星外的行星,但不能因为欲望的迫切而丢掉科学的本质。找到星星是第一步,然后,判断,它是吗?
而在冥王星被降级后,许多人的看法却令人气愤。
冥王星拥有过什么?
一个“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所谓的光荣称号?我并不认为这可称之为“降级”,星星生而平等,就像人一样。如果将宇宙看作人类世界,那么每颗星都如人一样,生而平等。我们可以给予它类别,名称的区分,就像人类世界中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之分,有各类职业之分一样。但我们不能划分等级,这对星星来说是不公平的。它或许不太大,或许不太闪耀,但毕竟,它是一颗星,值得被尊重,被平等,认真的对待。
“矮”能说明什么吗?
它只不过是一种类别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类别而非地位,如果人类一定要在“矮行星”这个类别上加入一些看法,那么对于这类行星是悲哀的。
分享最令我气愤的一段
“冥王星的葬礼”
无话可说
太过分了
最后,这本书的结尾堪称经典。
“好像我会在乎似的”
“我无所谓。”
或许在冥王星眼里,“矮行星”与“行星”不过是名字上的差异,并无阶级差异,既然冥王星接受这个称呼,那么地球上的人类认为被称为“矮行星”是降级是侮辱,有任何意义吗?“好像我会在乎似的”。不论是“行星”还是“矮行星”或是“小行星”,“彗星”,它永远是“冥王星”Pluto。与万千宇宙天体一样。
矮行星虽不是行星,冥王星却依旧是冥王星。